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畔、惠山脚下,有一座雅静而别致的校园——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这里是滨湖区残障特殊儿童的家,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情的家园。教康人本着“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优化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适切教育”的教育理念,坚持让孩子们每天都拥有快乐和幸福,每一天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这里的孩子如同一个个“慢慢起飞的天使”,教康中心就是这些“慢飞天使”的家园。
让我们一起走进教康,
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爱”之家……
2014年初,教康中心的全体师生带着希望与憧憬走进了这个属于他们的新家。作为2013年滨湖区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这个斥资2700万元改建的新校舍,占地9100平米,投资800余万元添置的教育康复设施国内领先,70英寸的交互智能平板触摸屏遍及到每个教室;各种专用教室专业配备:水疗室、沙疗室、理疗室、语训室、情景模拟室、声波训练室、互动多媒体室、多感官训练室、MOTOmed智能运动室……集康复训练、培智教育与职业、生活技能培养为一体,为智障、脑瘫、自闭症等多类特殊孩子提供全免费的康复训练与教育培训。
现代化的建筑充满人性化的设计,无微不至的关怀体现在“家”里的每一个细节:依据自闭症儿童是“来自星星的特殊天使”的寓意而设计的五角型露天展厅内,或立体、或平面地呈现着孩子们制作的各种创意作品;大大小小五星图案拼成的小路、五边形造型的花坛、充满着原生态气息的休闲椅、秋千架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无障碍通道、高低扶杆、景观电梯更是为体残孩子提供了上下楼道行走的方便……
省残联杜晓镇副理事长一行到教康中心调研,对教康温馨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设备及专业的水平给予了高度赞扬。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同行都在由衷地赞叹:滨湖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滨湖的特殊孩子真幸运!
温馨的教学环境为特殊孩子构建了一个“家”的音符,而这个“家”的老师们则在此奏响了“爱”的旋律。面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老师们倾情倾力,尊重关爱有加,他们将孩子们视如己出,悉心指导、用心服务,给予孩子们无私的关爱,为每一位“慢飞天使”助飞——
龙龙因患有脑瘫行动不便,老师为他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坚持每日为孩子做全身按摩……每次下来,老师都要汗流浃背,但看着孩子一天天地进步,老师说,一切付出都值得;君君因发音障碍说话不清,老师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她认识老师、认识同学、认识一草一木……院内的向日葵开花了,老师带着孩子一起观察。“向日葵”不会说,就学“花”,一遍不会,十几、几十遍……从“花”字开始,孩子慢慢学会了说 “车”、“门”、“书”、“笔”、“妈妈”……一年过后,进步飞速的君君转到普通学校就读,君君的父母握着老师的手连声道谢。
这样的故事在教康中心每日上演着,主角不同、情节不同,结尾却都相同,为了这些“慢飞的天使”们更好地成长,教康中心的老师们默默奉献着。
为了挖掘每一位“慢飞天使”的潜能,给予孩子快乐与自信,这个家为孩子们设置了各种社团活动。每周三下午,小天使们来到社团参加活动:手语社团的孩子在用手语演绎舞蹈;电脑绘画社团的孩子在绘画、制作小报;家政社团的孩子做着蛋糕、蛋挞、家常菜;惠山泥人社团和数字油画社团的孩子埋头进行着艺术创作,他们捏的捏、画的画,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不时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凸显了能力、发挥了潜能,展示了个性。
这个家的孩子幸福地成长着,他们在老师的培育下,收获了斐然的成绩:美术作品获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一等奖;1名学生获省残奥会多项冠军;舞蹈《让爱传出去》获市首届特殊教育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1名学生获得了滨湖区第四届“美德少年”称号;这个家的老师快乐地耕耘着、幸福地收获着,他们参加省自制教具和微课比赛,喜获四个一等奖,参加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取得一等奖,这个家被评为市巾帼文明岗、巾帼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在收获幸福的同时,他们也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们参加各种义卖和公益活动,为路人奉上一杯感恩茶、为大家表演手语舞蹈……纯真的孩子们说“我们要像蒲公英一样将这份爱传播得更远更广”,这个“慢飞天使”的家正如其“兼爱”思想所诠释的那样,成为了一个爱的聚集地和发散地,让爱传出去,传的更远……
无锡滨湖教育原创,其他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