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绘童年 养正书人生
——无锡市滨湖中心小学水墨画校本课程侧记
走进滨湖中心小学,大家定会陶醉于一张张学生的水墨画作品中。这些作品栩栩如生,与情感交融,能给观看的人们带来强大的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而这一切源于学校在基于养正文化的背景下,着力打造校本特色课程的结果。
近几年,滨湖中心小学不满足于开始的“浓墨重彩画家”,而是不断摸索探究、创新拓展,将中国水墨画与语文学科、德育工作整合,使水墨教学更有诗意,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更把教育升华到一种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为学生的完整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承文化,做有根的人
“中国水墨画历史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蕴涵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哲学思想,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是世界文化的一朵瑰丽奇葩。而且中国水墨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本身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内核,契合时代精神和校园精神。”面对每一位参观者,校长谢廷峰总是这样说起学校的水墨画课程。
的确,滨湖中心小学开设儿童水墨画校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传统水墨画的技能技法,汲取其中的“精、气、意、韵、品”等优秀文化元素,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逐步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操、开启创新思维,从而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回归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学校的老师们、家长们十分赞同。就如一位老师说到:“这不仅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让学生从小扎根在民族文化之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做一个有根的人。”
这课程是怎么开展的?是不是只是老师提供范画,学生临摹而已?每当遇到质疑时,学校老师总会耐心介绍:学校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坐落南泉古镇,南临太湖水,西靠军嶂山。古树古井的古镇风貌、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犹如一幅绵延不绝、横贯古今的山水画卷,诉说着浓浓的乡情,深深镌刻在学生心田。而学校就是依托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浓墨重彩绘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徜徉在山水之间……低年级寄情于家乡的瓜果蔬菜,中年级陶醉于家乡的水产,而高年级则以家乡的民居、老街、桥梁、民风等为重点。就这样,花鸟虫鱼,瓜果蔬菜、小桥流水、村居民宅、湖光山色……都成为了学生笔下的水墨画题材,浓浓乡情弥漫在美术课堂,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乡土味道的校本水墨画课程内容。
在这里听上几节课,大家就能发现:老师们在课程中将童趣与色彩结合,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更具情趣性、儿童化,更贴近儿童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在表现手法上,改变水墨画以墨色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加以鲜艳的色彩进行渲染,达到了“水墨重彩”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
水墨悠悠,做诗意的人
如果有人问“什么语言最美”时,滨湖中心小学的学生定会毫不思索地回答:“经典诗文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优雅的语言!”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时,他们又会自信满满地说:“我会用自己的水墨画告诉你!”
“经典诵读”是学校语文学科组的课题研究内容,而老师们精心编写的六册“亲近经典”教材,让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小学阶段吟诵,以此滋养与厚实学生的学识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经典诗文竟然给美术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启迪。美术学科组组长曾说过:“我们觉得诗中常有巧妙之画,画中也有动人之诗,诗与画是一对最为紧密的姐妹艺术,让诗与画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优雅的语言明澈孩子的心性,陶冶孩子的性情,会让水墨画教学更富有内涵。”于是,学校在“浓墨重彩画家乡”的基础上,将水墨画课程与语文学科“经典诵读”整合,开展了“诗画联姻”教学活动,使水墨创作增添了诗意,让学生在吟诗作画中演绎经典,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栖居在诗意之中。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学校的“诗画联姻”主要分成两块:一是把学生在语文课上吟诵的经典诗文引入美术课堂,让学生用水墨语言表达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与感悟,绘出一幅幅美妙的画;二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浓墨重彩绘家乡”主题中创作的反映家乡风貌的水墨画题上一句诗或一首诗。这一“联姻”使得水墨教学,既有经典诗文的意,又有水墨画的境,为学生营造了轻灵优雅的意境画面,让学生在体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感受到水墨画的无穷魅力。同时,学校每学期从美术国家课程中整合出10课时,用于全员参与的普及教学;每周从地方课程中整合出3课时,用于水墨画社团活动,精心培育了一批喜欢吟诗作画的学生。
每年的5月,滨湖中心小学总会如期举办学校艺术节,而这也是大家走进学校,亲身感受学生吟诗作画美景的最好时节。作为艺术节的传统赛事之一,学生们在儿童诗水墨画创作过程中团队合作,共创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悠悠水墨扎根于学生的心灵,诗意无限。
生命成长,做完整的人
如今,滨湖中心小学成绩斐然:陆婷老师的水墨画教学得到了市、区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创作的一首首童诗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越来越多的学生精于水墨画创作,作品屡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校的水墨画校本课程建设,更是得到了多个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顾雯艺、陆柯羲、杜婉怡、杨丽雯、鲍王元、邹嫣然六位同学的水墨画作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绘画展,袁琦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滨湖中心小学获“最佳组织奖”。这也是学校学生的书画作品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作为一所以“养正”为校训的百年老校,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更注重指向学生生命成长的养正教育,而水墨画校本特色课程就成为了养正教育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以孝养正、以知养正、以情养正、以规养正、以行养正”为五大策略的“养正教育”,努力培养有文化修养,有良好品行,有独立思想,有责任担当,具备孝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四有三心”少年。为此,学校在“诗画联姻”的基础上,有机拓展,把经典与吟唱结合起来。音乐课上,老师充分挖掘经典的古诗、童谣、民歌等,带着学生边欣赏着如诗般的水墨画作品,边轻吟浅唱。经典的音乐流淌着真,倾诉着善,抒写着美,创造出轻盈灵动的意境,表现出呼之欲出的童心,放飞出深厚隽永的睿思。孩子们沉浸其中,保持着一颗诗意的童心,对生活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憧憬。
学校还把水墨画校本课程的触角伸向德育领域,开展了“三心”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反思。大家可以在古迹遗址丰厚、湖光山色秀灵的南泉,看到学生们泼墨挥洒的场景;在“红色寻访”活动中,看到学生们耐心记录的场景;在“孝心”活动中,看到学生们尽情抒发的场景……而水墨画校本课程与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触动心灵,产生震撼,使学生拥有了认真的做事态度、端正的写字姿势、规范的做事行为等良好习惯,让孝心、爱心、责任心支撑起学生品行、个性及人格的和谐发展。
诗画绘童年,养正书人生。在颁奖礼上,获奖学生杜婉怡感慨地说:“在滨小学习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不断地成长,我为此感到幸福!”
(杜若媛)
无锡滨湖教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