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良好的新型家校关系
近日,一位有良好素养的资深教师遇到了麻烦——她所带班级的家长向校方表达不满,说她要学生认真倾听先不要做笔记、课上拓展知识太多、题目讲了之后再做……最后提出要换老师。更有家长借此总结以下老师绝对不能要:失恋的、离婚的、生二胎的……怕老师的状态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除了人事安排,班主任日常管理、班级排位、班干部竞选、学生评比、食堂用餐等事项都会成为家长与校方角力的热点。
在一些家长以爱之名介入乃至干预学校工作的同时,另有一些家长正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叫苦连天。一位幼儿园孩子的爸爸抱怨:“做模型、缝衣服等作业靠孩子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我们经常还没下班就要忙着准备孩子作业的材料。”不仅幼儿园,中小学家长也深有感触,许多家长认为学校的任务加重了自己的负担。
对此,老师也有苦难言:不同家长的要求差别太大,众口难调。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健康快乐,作业越少越好;有的家长则希望老师用严管彰显厚爱,作业少了还嫌老师不尽力。
如果把学校比喻为列车,让学校教育获得更多的动力源,是这个时代最为迫切的命题。“新型家校关系”方可成就“未来新学校”,而家校关系,是今天最值得期待又难以厘清的领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否等同于“办家长满意的教育”?如何在打开校门的同时让家长更为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家长有没有权利干预具体教学?如何把学校办成引领社区学习与社会风尚的文化高地?(沐林)
来稿要求:
1.您可以结合自身实践体悟,针对上述话题发表观点。字数不限,长则数百、上千字,短则三言两语。
2.本期话题观点来稿请于2018年11月20日前发至邮箱bhjybjb@126.com。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新型家校关系”字样。
《滨湖教育》编辑部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