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有校本“味道”的学校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唐建英
经过前期的协商、审议、优化,新一轮的校本规划书定稿摆在了我的面前。身为一校之长,看着这份凝聚了心血的文本,总感觉意犹未尽,还想说点什么。所谓校本,关键在“本”,一所学校的“本”体现在何处,是管理,是质量,还是特色品牌,我感觉,真正的“本”是弥漫于校园之间的一种特质,是区别于他校的一种文化之力。很自然,我想到了校园文化。举个例子,如果说校本规划的项目每个学校都是拿白菜、萝卜等同类材料在腌制自己的美味,那么,学校文化就是一个独具味道的“泡菜缸”,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手法、不同的佐料,必然腌制出不同的味道,那么,在新一轮校本规划中,雪小应该具有怎样的独特味道呢?
让学校多一点“儿童味”。
杜威主张,教育的一切出发点,皆以儿童为主。学校教育只有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的学校才是真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每年6月,我都会向即将毕业离校的六年级学生开展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六年小学生活,给孩子们留下美好记忆的场所并不是高大上的假山喷泉,可能就是一片能自由打滚的草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小池塘,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并不是我们精心打造的那些展示活动、庆祝活动,而是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富有趣味的活动。由此,我想,在未来三年的校本提升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地基于“儿童立场”,多方面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建设一个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校园环境,策划更多的令孩子们难忘的经历、有价值的经历,让校园生活给孩子们留下无限美好的童年印迹。
让学校多一点“生活味”
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内看到一项加拿大的课程作业,老师给每个学生安排了“配偶”和儿女(一个鸡蛋),让学生们尝试照顾孩子,以此训练孩子的责任心,课程真实模拟了一系列生活场景,巧妙整合了家庭伦理、社会关系、法律道德、保险风险意识、丧葬过程以及庭审程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我想,这不正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吗?小学六年,是孩子们精神发育和素质养成的起步阶段、关键时期,作为学校,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学校多一点“生活味”,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校园生活经历,让师生在“共同生活”中经历成长。我设想,在未来三年中,学校应更多地打破教育壁垒,更好地协同家庭、社会力量,更巧妙地融合各类课程资源,让生活的气息弥漫在雪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校多一点“幸福味”
积极心理学认为,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他们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学生要幸福,教师首先要幸福。因此,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将是未来三年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我设想,新一轮校本规划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理解教师,引导教师不断地调整心态,积极生活;适时改变评价方式,因人而异引领个性发展,鉴于此,学校也明确提出了打造“仁爱智慧、专业精湛阳光教师”的目标,我深深期待着,在“阳光教师”这面旗帜的引领下,能不断唤醒教师的童心童趣,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引领孩子们活泼泼地成长,也让自己收获一个充盈、愉悦、丰实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