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湖区荣获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等荣誉。是什么成就了滨湖教育?是什么让滨湖教育如此迅速地成长?“可以说,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才是滨湖教育迅猛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名了解滨湖教育的家长这样对笔者说。
为什么一名普通教师,到了滨湖就能迅速成长,不同的教师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滨湖,共同探寻滨湖教育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
为师之本,师德师风。在滨湖区,有位家长,想请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参加孩子的生日宴会,没有等来教师,却收到了一张卡片和一双红舞鞋。“感谢您的盛情邀请,祝您的孩子生日快乐,健康幸福。请原谅我们不能参加您孩子的晚宴。我们送给孩子这双红舞鞋,一是孩子喜欢跳舞,二是想告诉孩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家伙有时还不是很踏实啊!”家长感动万分。
初入即立规,既加压又激励,合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新进教师培训是滨湖区每年必做的重要工作。局长要向新进教师介绍全区教育发展历程、发展原因、发展方向;让新进教师明确责任:“讲师德,比爱心;讲团结,比奉献;讲师能,比实绩”。以榜样引路,以提醒督促,以结伴共洁,滨湖区的学校为新进教师每人聘请一位骨干教师作为师傅,签署《青蓝工程结对协议》,这份成长的合约,凝聚着组织的关心,会催化“新”教师们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更快适应滨湖教育。
滨湖区从新教师入职第一天起便狠抓师德,还积极推行全员师德测评制度,将教师师德评价由学校向家庭与社会外延,创新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并聘任多名行风监督员,对师德师风监督中反馈的意见,架起“高压线”,实行“零容忍”。就这样,新教师沿着滨湖教师管理的轨迹成长起来,他们中已涌现出近百名市级以上受表彰者……
在“滨湖教育”杯教师征文比赛中,育英实验小学张榕老师如此感慨:“我感动于老师们的帮助,初登三尺讲台,教学任务让我迷茫。是华志英校长告诉我,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是金懿毅老师告诉我,要严而有度,严中有爱;是王艺敏老师告诉我,一定要让孩子乐学、巧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站稳了三尺讲台。”
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实施以来,滨湖区设立“教师成长基地”,组建“希望之星”培训班,实施“青苗工程”,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开办了由12名学员组成的特级教师后备培养班,选拔“种子教师”接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高规格的培训、高级别的专家、高建构的理论,为滨湖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营养”。
翱翔的飞机离不开坦荡的跑道,滨湖区更为青年教师发展搭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区教师发展中心制定的《教师专业提升行动方案》,确定了“一年成体系,二年提品质,三年塑名牌”的发展路径;依托校际联盟,广泛开展片区“名师讲坛”“教师论坛”等活动,并让区内特级教师率先上好示范研讨课;鼓励教师申报参与课题研究,推进全体教师“学习、实践、研究”一体化进程。我们还有效推进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工作,交流人数占比22.4%,其中,骨干教师交流人数占比28.4%,滨湖青年教师正在跨越式成长中。
读书、思考、写作,是成就风格的三个关键词。
近年来“当当网”这三个字串起了稻香实验小学方芳老师的生活之线,她从不购物,只买书。每年都要花三四千元买书。《孩子王》《儿童文学思辨录》《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她期待这些能够烤暖灵魂的书。“每一年都是一个台阶,每一年我都会整理书录。我觉得,能让思绪静谧、清澈甚至激情的,必是好书。所以,只要还有足够的光线,我的阅读就会继续。”
滨湖教育连续多年开展书香致远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型组织,让读书成为习惯;围绕教育著述,定期举办读书沙龙,鼓励教师直接与教育名家对话,多做教育教学文摘,及时写下涌动心田的切身体悟,并把完成情况纳入教科研绩效考核。
周德明老师是有20年教学经历的骨干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闭着眼也能从头教到尾,要对得起骨干称号”。虽然教学技艺娴熟,可教学方法上的高原效应让他陷入了沉思。在名师工作室,他的思考有了共鸣,正如导师王华民所说“同一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疲劳,上课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成功等于每一点进步”,这是滨湖教育人的成功观。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滨湖教师都会从内在挖掘能量,将自己与区域教育发展熔铸一体,共同飞翔。
无锡滨湖教育原创,其他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