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常规制度,表面看起来大同小异,可有的学校因为有了这些常规管理,工作高效而有序;而有的学校却被自己规定的制度缚住了手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制约了学校发展。其中的奥秘在哪?如何让常规管理更好地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笔者在实践中通过常规管理的三个转变,获得了一点经验,供大家分享。
由“粗放统一”向“精细灵活”转变
细节决定成败。海尔集团凭借高效的精细化管理打开了国际国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精”和“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同样要向精细化努力。
首先,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定要精细灵活。以备课为例,我们以区教研中心统一的要求为参照,根据学校师生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的补充完善与调整修订,从而形成代表我校教师共识和富有学校特色的备课常规。第一,三年内新教师和将参加职称评审的老师必须进行独立书面备课,所备教案必须是高质量详案。第二,工作已满三年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采用“三三制书面备课”(1/3独立备课、1/3集体备课、1/3借鉴参考优秀教案)。第三,对于符合特别条件的老师(特别条件指工作年限不少于20年,教材无任何变动,能提供该学期的优秀详细手写教案,教学效果大家公认好),可实行“免备课政策”,当然,免备课的老师教学时须在原备课的基础上留下再加工的痕迹,并重新完成教学后记。细化后的备课常规更加适合不同层次老师的实际情况,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开展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教学常规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赞同。
有了细致的规定,学校更需要狠抓落实,不然,最精细化的教学常规都将是一纸空文。我们将大面积的、定期式的、浏览式的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优化为平时的、深入性的、跟踪性的抽查。每周二以抽签形式确定教学常规抽查的人选,并由骨干教师组建成听课团,深入被抽查老师的课堂,了解该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效果,并着重检查教师的备课及学生的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抽查后,听课团老师将抽查情况进行如实记录与有效反馈。学校还在全面了解老师平时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对薄弱班级、薄弱学科、薄弱教师加强跟踪性的后续指导与帮教。这样,精细灵活的督查有效地使“教学五认真常规”化为了老师们实实在在的行动。
由“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转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个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好了,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呈现春色满园的欣欣向荣之景。所以,充分发挥学科组、备课组的作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备课组按照流程(个体备课→集体讨论→上课尝试→评课改进→形成精案→资源共享→个体改进)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既发挥集体的优势,又彰显个体的教学风格。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每学期均深入开展“组内人人一堂好课”的教学研讨活动,其中的亮点就是“好课之后教学效果当堂检测”,切实提高了老师们的课堂效益意识。同时,备课组也在精要练习和开展学生学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先组内老师个体设计课堂练习,再由骨干教师把关改进,最后备课组内资源共享,使各年级学生每课作业练习均做到内容精选、形式多样、题目精当,充分应对当前命题的走向。根据学科特点,学科组、备课组每学期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语文学科组开展的“读书节”活动,数学学科组开展的“小小数学家”评比活动,英语学科组开展的“双语节”活动等,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将这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令学生乐在其中。
为努力把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成为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学校制定完善了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了团队协作相关内容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深入开展团队叙事式交流活动,分享、推广团队建设好经验,促进了教师团体专业水平的整体发展。记得糜丹老师代表语文学科组讲述了她和浦东林、黄双燕三位老师组成的语文网络团队在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参赛故事;董志祥老师代表体育学科组讲述了区内运动会,勇夺第三名的体育训练故事等;钱利达老师代表数学学科组讲述了六年级数学老师们争分夺秒、刻苦钻研、共同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教学故事等。这些真实的团队建设故事激励着其他学科组、备课组加强团队建设,共同进步。
由“墨守陈规”向“开拓创新”转变
教学常规管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真正做到常规常新,与时俱进。
教学质量分析引领方向。学校邀请市、区教研中心的老师深入指导,促进教师个体正确掌握个人深入高效质量分析的策略和方法;强化备课组的质量分析,促进同一年级的老师同伴互助、经验分享、问题会诊、取长补短,缩小平行班之间的差距;指导学科组开好质量分析会,既深入挖掘优秀老师的个人教学经验与智慧,又充分发挥优秀备课组分析的引领借鉴作用,使学校的期初、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会,成为了真正的“调研试卷赏析会”、“优秀教师经验汇报交流会”、“优秀备课组质量分析展示会”,从而成为质量提升的方向标。
业务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校在组织老师们进行业务学习时,注重聚焦教学常规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将一尘不变的工作布置会变成了老师们喜闻乐见的研讨会、观摩会、分享会。“如何帮助后进生进步?”“如何减负增效?”“如何翻转课堂?”……校内外一位位优秀教师成为了业务学习中的主角,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进行专题交流,或进行教学展示,或介绍实用做法……身边优秀老师与时俱进的理念,务实智慧的做法,丰富宝贵的经验,令全体老师深受感染。少一些行政命令,多一些同伴互助,这样的转变使教学常规管理更加具有人文性和说服力,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质量提升。
深化教学常规管理,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教无止境,教学常规管理的探索与改进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