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档法制宣传节目名叫《法眼》,通过故事性强的短片,聚焦法律点给大众以教育和启发。看节目时我感到,当我们懂法、知法,当我们拥有了一双法眼,遇事能以法律的视角看问题,诸多纠纷也许就能扼杀在萌芽之中,无谓的事端也许就不会被挑起。
结合自身的职业我又常想,身为教师,是否只要认真践行单位的规章制度,努力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就完成我们的职责了?所谓法律知识,是否都是法官、律师们操心的事儿,离我们还很远?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和各类突发事件,教师是否也需要有一双法眼?想起了两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勇于担责”的肖老师
这是我一个朋友亲眼所见的故事。朋友的孩子在离家很近的一所幼儿园上学,因为是全职太太,送孩子后常常在院墙外观看孩子户外活动。有一天她和往常一样没有急于离开,看到熟悉的肖老师带着小朋友排着队来到操场上,肖老师在队前,另一个老师在队尾,走着走着,一个孩子突然腿一软就摔了下去,肖教师一边嘱咐配班老师看好其他孩子,一边跑过去查看,配班教师和保育员带着其余孩子继续活动。
之后肖老师就带着孩子去医务室了。一会儿,孩子的奶奶急冲冲地赶来,朋友因为好奇也走到门口想看个究竟,远远地看到孩子的膝盖处有些皮外伤,奶奶心疼地一个劲地叹气,还说:“我就说哥哥的鞋子太大,他非要穿。”老师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对奶奶说:“这是我的失职,我们会负全责的”。
第二天,我的朋友看到孩子的父母都到幼儿园来找园领导,在园长室大吵大闹。家长抓住肖老师说的“这是我的失职”,说老师自己都承认失职了,认定孩子受伤完全是教师缺乏责任心导致的,提出要撤换教师。同时咬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提出按责任事故给予赔偿等各种要求。一时间,教师陷入困境,园方也无比被动。一件原本能得到家长谅解的事情,被教师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弄得难以收场。之后,通过园方的多次努力和解释,才取得家长的谅解。但处理这次事件耗费的精力、财力,特别是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故事二:善良好心的范老师
还有一个身边的故事。范老师是一名曾多次获得过优秀班主任称号的老师,班级管理出色,对待班上的孩子视如己出。这次她所带的班上有个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缺少父爱,孩子个性较为内向。母亲心疼孩子,和班主任交流,希望在孩子生日那天能有来自班上同伴的祝福,并收到孩子们给他的礼物。善良的范老师听了瞬间泪奔,她也是孩子的妈妈啊,当然理解一个母亲疼惜孩子的心情。于是,二话不说,就以班主任的名义通过家校平台向全体家长发起了倡议,呼吁大家一起来为这个孩子过一个富有意义的生日,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范老师的倡议立即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一个家委会成员还自告奋勇地主动请缨,担任活动策划者。最后,在大伙儿热心的参与和积极操办下,孩子在幼儿园过上了一个十分难忘而快乐的生日。生日当天,捧着同伴们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孩子兴奋得小脸通红,妈妈泪眼婆娑,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谢谢……”范老师也为自己的一个善举所带来的美好感动了。
但美丽的童话没有就此结尾,一个投诉电话击碎了所有人的幸福梦。投诉电话来自范老师班上的孩子家长,状告老师利用职权,绑架孩子意愿,增加了家长不必要的经济开支。无端受到家长的投诉,想想自己的一番好心竟然换来的是这般结果,范老师无比委屈,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面对这两个案例,同样是教师的我们怎么看?肖老师勇于担责有错吗?范老师关爱孩子,为单亲孩子送去温暖有错吗?我把这两个故事和同事们探讨,大家各抒己见。
第一个故事,有教师认为,孩子是未成年人,事情发生在幼儿园,老师当然是有责任的。也有老师提出,有责任和失职不是一个概念,并提到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专门就校园发生的事故,其责任鉴定和性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如第八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第九条还明确了如果校方有十一种情况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学校是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
由此可见,勇于担责的意识是对的,但责任不是教师自己认定的,要进行客观的情况分析。教师的担当,应体现在事前细心尽责,认真履行各项规章;事后及时汇报,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家园共同协商,努力将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而不计后果的大包大揽,只能将事情复杂化,对园对己都于事无补。
第二个故事,有教师觉得,爱孩子就是好老师,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应该肯定。但很快就有老师提到《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规定,教师不得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范老师虽然个人没有拿家长的任何物品,但毕竟以教师的身份发动了家长,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行为确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故事里的两位教师都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着爱孩子、尽力做事的责任心,这点值得肯定。但身为教师,仅有良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双法眼,遇事要以法律的视角看事件的能力和习惯。懂得面对家长和孩子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做,具备应有的自我保护本领。身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多多阅读法律法规,多了解突发事件应对的方法,就不会小事铸成大错,好心办成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