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教如何落到实处?

2015-12-03 11:59:49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全面提出依法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一部分,依法治教就不能不提上日程。我国学校教育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既有为世人所敬仰的优良传统,也沉积了许多阻碍今天依法治教的旧观念、旧习俗,诸多学校领导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视为软法,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子女接受基础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没有法治思维,依法治教就难以实现。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实处”,就是希望依法治教能从“写在纸上”变为“走在路上”……

学校管理离不开法治
文 飞
        学校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应该加强法治教育,应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推进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坚持依法治校。实现依法治校是一个学法、守法、用法的过程,校长、教师和学生只有全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指导和衡量所从事的活动,才能达到依法治校的目的。

        提高遵守教育法规的意识。
        要提高这种意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所谓学习,是指知法懂法,这是前提。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机关干部注重依法行政,重点学习《宪法》、《行政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校园长注重规范办学,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管理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内容;教师注重依法执教,重点学习《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而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法律内容,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所谓实践,是指心中有法,这是根本。法律知识,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得到遵守,让机关人员、学校领导、教师都逐渐领会到法律这把武器对于学校管理的益处。学校领导在行使权力时,要积极主动、坚定忠实、不打折扣地带头遵守和执行法规,在教育法规和其他规范性要求之内活动,对待法规要做到“令行禁止、使命必达”。

        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制度。
        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宏观的法律法规作指导,也需要校本化的规章制度等细则。有规章制度才能有法可依,学校的校规校纪等同于制度,不仅对于学生,对于领导、教师、行政人员同样有效。学校依法治校,必然要有各方面健全的规章制度,所以健全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第一个方面。学校要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法规性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把校内常规管理中已经形成的经验上升为制度,制定学校内控机制,内容包涵并涉及到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并把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及细则、教职工聘用制、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轮岗制、学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等制度也纳入进去。学校要根据最新的发展状况,及时对学校制度做好更新和完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废止,使学校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治校、按章办事。

        提高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领域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学校与学生、教师之间纠纷呈多发趋势。要着力推进依法执教,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当学校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法律途径和方式合理解决;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和畅通纠纷解决渠道,保证处理程序的公开公正。要着力抓好自查自省,学校对照法律法规自查,是否存在违规办学行为、教育乱收费行为、违规招生行为,通过自查及时改弦更张,促进学校办学更加规范,招生考试更加公平公正,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要着力保障学生权益,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根本,要积极预防、妥善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提高学校自身的责任观念和预防意识,一旦发生事故,无论情节轻重如何结果如何,都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上报、处理,必要的时候应积极借助学校法律顾问、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专业组织,共同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法治手段处理。通过不断地分析和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法律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

        提高学校开展普法的水平。
        中小学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从小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既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小学教育本身所蕴含的题中之义。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要注重进行法律启蒙、法律常识教育,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守法习惯;健全并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将法制教育内容列入课程计划,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师资培训,深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依托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合学生实际,从生活点滴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增强法律意识,能将所学的法律法规知识运用于实践,内化为自觉遵守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效。

        归根结底,依法治校意味着学校治理从行政思维和方式向法治思维和方式的根本转变。这需要从学校日常管理的每个细节入手,让法治成为一种习惯和必然,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返回顶部
苏ICP备130578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