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最优发展

2015-12-18 09:51:00

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最优发展

无锡市华庄中学 浦建军

第二轮校本提升发展已落下帷幕,新三年的校本提升规划也已经尘埃落定。每一年的校本提升规划及其实施,它总是连接过去,指向未来,既传承学校发展优良传统,又促进学校各种资源的再优化、再利用,推进学校拔节登高。总结以往校本提升工作,华中人有一个共性的认识,即校本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突破瓶颈、不断升华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是我们的基本思路,正是敢于直面问题,善于破解问题,我校的校本提升工作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常规工作才能落地生根,学校发展才能拾阶而上。

一、梳理问题,校本提升发展的出发点

为什么要制定并且实施校本提升规划?制定和实施校本提升规划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学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行动计划的操作点在哪里?检查点在哪里?改进的措施在哪里?无论是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一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校始终立足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梳理问题的角度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从纵向历史看,又从具体工作寻;既立足全校,又落实到日常工作细节。

    以校本课程建设为例,在三年的校本提升规划中,学校首先对现有校本课程项目的实施展开了问题反思,如,在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学校发现,一方面学校在生物课程上有一定的基础与积淀,学生制作的太湖鱼类生物标本也曾在省比赛中获奖,另一方面,随着华庄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变市民,大多数孩子连生物的名称都不甚明了,存在课程较为松散,活动较为随意、教材不成体系等不足,学校抓住了生物小制作这一突破口,通过建立生物制作社团,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生物校本课程真正活起来,有效破解校本课程盆景、花架式的尴尬境地。

问题梳理问题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同时又是快乐和幸福的。当一个个问题被梳理出来,当一个个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愿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方向更明确了。

二、反思行动,校本提升发展的支撑点: 

校本提升规划就像行车时的导航地图,而实施规划就好比在路上行车。驾车行驶,路况千变万化,司机只有眼观六路,不断的调整车速方向,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华中人在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把“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作为工作原则,使校本提升目标圆满达成,使各项工作日趋完善。

三年前,学校在视导中发现,不少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满堂灌,被动听,课堂效率不高的现象。学校召集各学、备科组长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集体的讨论,学校提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前35分钟以师生互动为主,后10分钟围绕本堂课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当堂反馈,并命名为“3510”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时候,先在数学学科中尝试。半年过后,数学老师反映良好,于是物理和化学学科跟上。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如何分层教学?训练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分层作业如何实施?问题即课题。学校邀请滨湖区教学研究中心黄一敏主任来校作“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邀请特级教师吴伟昌来校作“分层教学”方面的指导,专家的引领使“3510”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有了动力,课堂教学的效率逐步提高。

解决问题是实施校本提升的核心,没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没有行动计划的实施。解决问题包括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跟踪反馈,而且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互为终点,又互为起点,贯穿日程管理之中,直至新的问题的出现。 

三、上下联动,校本提升发展的契合点: 

校本提升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总图纸,规划时需要通盘考虑,实施时更要通力合作。华庄中学在制定和实施校本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始终把上下联动当作解决系统问题的契合点,使各项工作在互动中打破隔阂,管理链条在联动中有效运转。

校本提升规划制定之初,校长室、各部门首先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梳理出问题后,学校行政及时召开研讨会“会诊”问题,分析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并利用教职工会议总结学校校本发展进程,明确和坚持学校发展思路,号召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同时,学校还开展每月一次的校情民意调查,对校本发展规划的实施动态调优。

为增强师生之间的有序互动,所有校本提升发展中的重大活动,学校都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如,《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是个全校性的活动,时间跨度长,涉及到全校的师生。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规定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实施的时候,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支援。这样的联动使普通的事件成为不平凡的经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华庄中学在校本提升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挖掘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管理”发展机制,挖掘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支点,表达问题则融入到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实践告诉我们,有了问题的解决,校本提升才能接地气,有实效,学校才能获得最优发展。

返回顶部
苏ICP备13057856号-1